中国体育彩票_新万博体育app-平台*官网

图片

图片

当前位置: 首页
> 政务资讯 > 今日龙泉

艺廊陶瓷:“二次创业”再出发 一个亿小目标

文章来源:龙泉市 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09-18 09:49:57 点击数:

四年前,汤伟龙怀揣着对故乡龙泉的赤诚之心和对行业未来的深刻洞察,在浙江龙泉经济开发区,开启“二次创业”之路。如今,他的艺廊陶瓷有限公司在龙泉打造了一个自动化陶瓷酒瓶生产基地,带来的新技术、新理念、新业态,不仅加快了龙泉青瓷产业转型升级步伐,更是让绵延千年的青瓷窑火烧得更旺。

回龙泉开启“二次创业”之路

当年投产当年上规

江西省景德镇被誉为千年瓷都,产业化起步较早。2011年,汤伟龙到景德镇开启景漂之路,以传统手工方式生产陶瓷酒瓶,公司从作坊式生产成长为业内认可的供应商,他的艺廊陶瓷也逐步在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。然而2021年,汤伟龙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,投入3000多万元在龙泉建设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厂。

“当时很多人不理解,景德镇的陶瓷产业链这么成熟,自己的企业又发展稳定,为什么还要到龙泉从零开始?”汤伟龙坦言,回乡“二次创业”,初心是龙泉人的故土情结,更深层的考量,源于对传统陶瓷产业升级的清醒认识:景德镇总公司以手工为主的生产模式、碎片化管理,已渐渐跟不上产品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需求。

同时,作为从龙泉走出去的企业家,汤伟龙始终心怀家乡。“在外打拼越久,越想为家乡做点事。龙泉有最好的千年青瓷基因,所以想把景德镇的产业化经验带回来,通过现代化生产方式为青瓷产业化发展做一点事情,也为家乡创造就业岗位做点贡献。”汤伟龙如是说。

而决定落地龙泉后,龙泉涉工部门的“保姆式”招商服务也增强了汤伟龙回乡办厂的信心。“从决定来龙泉建厂到生产线正式投产,只用了90天,其中包括了选址、工厂基础建设、水电气的接通、设备组装调试等一系列的工作。”汤伟龙感慨地说,“我在龙泉投入3000万元建设新厂房,这笔钱在景德镇可以复刻三座同等规模的工厂,但我觉得回龙泉,是正确的选择!”

在企业现有的厂房不能满足需求情况下,龙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,又通过“腾笼换鸟”,在艺廊陶瓷现厂房旁边实施扩建工程。很快,一幢3层钢结构、总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建成投用,有效满足了艺廊陶瓷生产需要。

政府部门的高效服务,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。2022年3月,浙江艺廊陶瓷正式投产,当年9月便实现上规。

从“制造”迈向“智造”

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跨步

走进艺廊陶瓷的生产车间,看不到传统陶瓷作坊的散乱景象,只见自动化、半自动标准生产流水线正不停运转:自动化注浆线取代了人工搬泥的重体力活,智能窑炉通过手机即可远程操控,流水线式的刻洗、上釉工序井然有序……这些定制化设备的投入,正在改写日用陶瓷生产的既有规则。

“以前人工注浆,一个工人一天最多做1000多个,还得是技术熟练的男工。现在自动化生产线,一天就能完成3000多个,女工也能轻松操作。”公司总经理周书新告诉记者,通过采用机械化设备,不仅工人劳动强度降低、技术门槛下降,产品标准化率和产量也大幅提升,单位厂房面积产出较传统模式提高数倍。

智能窑炉的应用堪称革命性突破。传统烧窑依赖老师傅“看火”经验,温度误差常达数十度,而艺廊的智能窑炉通过四面射火和数字温控,将温差控制在5度以内,烧成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8小时,燃气消耗显著降低。“以前烧窑师傅是厂里工资最高的,现在通过手机就能监控,产品质量更稳定,节能又减排。”周书新说。

这些改变源于企业多年来的不断探索,过程中少不了“交学费”的经历。起步阶段,就像无头苍蝇,为了定制到合适的设备,跑遍各地考察生产厂家。有过付了定金却收到不符合要求设备的糟心遭遇,也经历了与供应商反复磨合改良方案的曲折……在不懈努力下,最终形成了20余道符合企业实际的自动化工序,覆盖了酒瓶从化浆、成型到烧窑、选瓷的主要生产流程。

企业始终将自身发展内生动力放在第一位,以创新为引擎,每年投入300万元到500万元研发费用,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标准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如今,企业日产陶瓷可达3万件,年产值达7000多万元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。

除了生产设备升级,企业还引入精益管理,通过使用专为陶瓷行业定制的EMP管理系统,实现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、产品溯源和无纸化办公。这种数字化管理让企业能快速响应订单变化,缩短周转周期,为承接中高端订单奠定基础。

打造龙泉青瓷新优势

以产业力量助力共同富裕

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,如今艺廊陶瓷成为一家专注于陶瓷酒瓶研发、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型企业,并与汾酒、杜康、舍得、金沙等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。

在自身发展的同时,艺廊陶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乡土情怀。去年以来,企业积极参与龙泉青瓷省地协同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,承接了“高质高效青瓷酒瓶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”,其中12工位高速离心注浆生产线产能直接比之前提高了3倍,让酒瓶坯体致密性更强、单位能耗却降低了;窑炉余热回收装置对热量进行重复再利用,降低能耗成本。

周书新表示,艺廊和高校合作攻关的这些非标设备研发成果,既能服务企业自身,更能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示范,成为行业共享的“公共产品”。虽然研发成本高、周期长,但企业会始终如一把这个具有可推广意义的项目承接好。

难得的是,企业的自动化改造带动了本地同行、周边企业纷纷效仿,形成了“相互促进、共同升级”的良性生态。从一块泥到一件瓷,再到配套的窑具生产,龙泉正通过强链、补链、延链,让千年青瓷在传承与创新中加速构建一个分工明确、协作紧密的现代化产业生态。

艺廊陶瓷还以共富工坊为载体,为当地群众搭建起就业增收的平台。企业目前吸纳就业人员200多人,其中从事酒瓶贴花的宝妈就有80多人。宝妈们可以灵活安排上下班时间照看孩子,按计件获得报酬,月薪普遍达到4000多元。这种人性化模式既解决了招工难问题,也为当地劳动力实现顾家、增收“两不误”。

面向未来,汤伟龙表示,企业将继续朝着自动化、批量化的方向迈进,踏踏实实办好企业。“龙泉市委、市政府为我们拼服务、拼环境,我们更能心无旁骛拼转型、拼发展、拼创新,小目标是先争取年产值破亿。”汤伟龙说,大目标是致力于将艺廊陶瓷打造成为产业更优、效益更好、实力更强的陶瓷企业,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采访手记:

从景德镇的手工小厂到龙泉市的自动化标杆企业,这家企业的“二次创业”之路,印证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核:以情怀为底色,以创新为动力,以坚守破万难。在这条路上,他们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蜕变,更为家乡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。这份“二次创业再出发”的勇气,必将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。

崔建霞 吴根武

今日龙泉